【新征程開局“十四五”】種業振興加快推進 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農業現代化,種子是基礎,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,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。
今年,中央啟動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,推進種業科技自立自強、種源自主可控。目前,實現良好開局。
種質資源是種業振興的重要基礎。今年,國家啟動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,目前,取得階段性進展。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.08萬份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3萬多份,新發現鑒定畜禽遺傳資源18個,填補了青藏高原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的空白,一些瀕臨滅絕資源又重獲發現。
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,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,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從中南海到田間地頭,從南繁硅谷到東北黑土地,從關心小麥長勢到察看玉米優良品種,總書記高度重視種業改革發展。
今年7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《種業振興行動方案》,圍繞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,民族種業振興全面推進。
為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,我國加快推進國家種質資源庫建設。就在前不久,國家作物種質資源新庫建成試運行,保存容量由40萬份增加到150萬份,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。
為加快種業創新攻關,今年,國家發布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,并持續開展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大豆四大糧食作物和11種特色作物育種聯合攻關。為扶優做強創新主體,農業農村部從7000家種業企業中篩選出70家優勢企業重點扶持,加快破解部分種源受制于人的難題。為提升種業基地水平,中央財政今年安排20億元支持提升制種大縣現代化水平。目前,52個制種大縣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保障了全國70%以上作物用種需求。
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我國現代種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,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超過95%,水稻、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%完全自給,玉米、大豆、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也有保障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國家還將持續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,確保種源安全,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,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,有力推進種業振興,筑牢國家安全屏障。